(轉職) 活用LinkedIn/AMBI在日本轉職-讓自己晉升至high class吧!

打這篇時,跟人力仲介公司有密切的關係,所以可以配合之前寫的部分整理來看。

(轉職) 日本轉職長期戰 ー 2、人力仲介公司

其實我一直不知道該把這些人叫做獵人頭還是人力仲介,畢竟我的能力沒有強到被挖腳,總之還是稱作人力仲介,如果有人知道正確叫法的話,再麻煩指正,謝謝!

這次換工作所利用的平台只有兩個:
  1. LinkedIn
  2. AMBI
LinkedIn熟悉的人大有人在,我就不班門弄斧了。通常依賴一般日企制度的話,一般人比較難在20歲拿到好一點的薪水,所以需要倚賴仲介,同時LinkedIn有不少外資的機會;而ambi是相較新的服務,去年轉職文章應該也有提到,這兩個服務都讓我這次受益不少。

關於AMBI(資料來自press)

2017年4月,由人才服務大手公司en Japan所推出的「高收入年輕人才」服務,主打「年収400万円以上」以及「20代」,許多優秀的人應該覺得年收400萬日幣沒甚麼,但日本的傳統大量招收新卒的詬病下,不少20代即使再優秀,用正常管道進入公司,在年資不夠之下前幾年比較難突破年薪底400萬日幣。

AMBI其實是個橋樑,好處是這邊主打「年収400万円以上」以及「20代」,人力仲介手上有足夠吸引人的好案子,不會被覺得這年資就想要高薪是沒常識;此外有個有趣的小工具是自己主動點選哪個工作有興趣時,人力仲介公司會直接回覆拿到內定的可能性大不大。

我最後拿到的內定就是藉由AMBI所連繫上的仲介所介紹的,雖然不是我當下在AMBI上看到的案子,但藉由電話面談下,仲介提供給我一個很棒也很有興趣的工作。
AMBI非常適合20代卻苦無拿高薪機會(或者是正常薪水)的人,年收400萬是AMBI的最底限,非常非常日式的轉職市場的話,基本上轉職年薪大約平均是+7%左右(LinkdIn上聯繫到的日本仲介跟我說的),而我這次的轉職則是一口氣+50%,work balance似乎能夠改善非常多(進公司後才能確認就是了),工作性質也是讓我人生有了新的職場目標。

不過要注意的是,AMBI在找到工作之後會有問券調查,請記得不要在AMBI上完成問券,不然部分有祝賀金的公司,可能會無法提供獎金給轉職者。

這次轉職的理由?

我覺得自己轉職的理由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,所以寫在介紹AMBI之後。

這次的轉職最大的原因其實是mismatch,現在的公司並沒有不好,只要能接受公司的社風的話,能安定地長久地工作下去,我的人生在很多地方也許不夠好運,但似乎直屬上司運還不錯,所以在這公司一直都呈現「一直以來都對社風有違和感,但直屬上司是好人好像也沒甚麼好抱怨」,後來在LinkedIn收到幾封offer之後面試了幾家公司,得知自己的市場價值應該更高,也藉由幾家公司的面試之下,發現現在的公司真的是mismatch,就把AMBI的服務打開,稍微積極一點地找工作。

mismatch的原因是リクルート的制度缺陷,在開頭的文章中也有提到:

唯一缺點但也是優點就是,リクルート是一個仲介負責一位求職者,顧名思義,這仲介也許很了解求職者的狀況,但不太了解公司的狀況

我覺得リクルート很好,給了我很多支援,但廣告業界比較特別,很多社風或者行事對於第一次進入業界的人可能會有gap,不熟這業界的人可能無法明確判斷公司的好壞,我在感受到進公司前跟進公司後的gap並不是初次進入這業界能設想的,同時我在リクルート的負責人可能也很少碰這塊,所以他也不太熟悉。如果是一般業界的問題,像是離職率、加班時數或者假日等等,リクルート應該都能提供完整的資訊,但如果是媒體、廣告或者其他設計相關的業界的話,可能就要看負責人了。

結尾

老實說這次的轉職真的非常掙扎,現在的公司能夠長遠地做下去之外,薪水以及人際關係也都還算尚可,但在各種尚可之下反而找不到一個絕對得留下來的理由。

很幸運地藉由人力仲介的介紹之下,我找到一個薪水待遇不錯、上班地點對我來說非常方便,同時工作內容跟公司福利也沒話說的工作,雖然一開始想要換工作的念頭或著決心很薄弱,能在這薄弱的念頭之下獲得這次的機會真的非常開心。
題外話,提離職時還被大老闆酸說八成是找到待遇好的工作,才隨便找個藉口想離職吧(我有明確指出公司內部讓我感到違和感的部分),真的很想告訴他說轉職不是知道待遇而開始的事,是得先決定要轉職並且要準備資料,得到面試機會以及得到內定才會知道待遇啊QAQ

日本職場雖然轉職還是不常見,轉職比較難被當作是市場價值的增值,不過這次轉職當中我面試了幾間外資,外資來看我就算不滿一年的經歷也抱持著正面的態度,讓我理解想要走的更遠更高的話,傳統日商可能還是有難度(當然跟我自己的能力也有關係就是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