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工作) 面試外商前的事前準備

面試外商前的事前準備

 如果在面試外商前當地資訊不足,我會以這篇分享的主題為主,來判斷是否要花費更多時間準備(有興趣還是會先投履歷),當需要準備報告/提案的階段時,會更謹慎地判斷是否需要花時間,或判斷是練習面試還是為了得到工作而面試。

ⒸJoseph Barrientos

以下是我會考慮的因素:

在日本/當地落地多久

為了判斷落地後的穩定度,會查看外商當地辦公室的成立時間,如果成立時間超過一兩年才開始新缺,可能是業績成長速度緩慢或是HQ不重視該地區,在進去後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內部溝通上。

開缺至少是現場的人的反應被採納,或業績達到可開缺的標準,所以開缺時狀況可能不是太差。但落地多久、落地後的狀況仍然是需要考慮的因素。


日本成員的出身背景

進入公司的基準端看是喜歡該公司提供的服務,還是想要體驗外商環境。

個人比較不習慣日商環境,我會查日本成員過去在哪個公司待過,以及在過去公司待了多久,如果是在知名日商待了三年以上,會比較擔心他們會把日商的習慣帶到外商,通常在外商的日本人會使用Linkedin,也會在上面查看他們的過去經歷,當然也會去問有沒有同業界的人認識這些成員,以了解更多情況,也會特別看團隊內純日系出身的比例。


同團隊的人大概在公司待多久

蠻常出現入社的人滿心抱負,進公司後對HQ失望透頂,如果相同團隊的人汰換率高,可能是跟HQ或者其他組合作上不順利,即便同團隊的人再怎麼優秀,沒辦法反應客戶需求,或HQ堅持要統一標準業務流程的話,在部分國家比較難處理問題(特別是玩自己一套標準化的日本)


客戶性質

單純是個人經驗,預算低的客戶有時候要求很多,反而是大客戶比較友善,個人比較不擅長處理情緒,客戶如果習慣性情緒勒索的話,我比較沒辦法脫離這種負面情緒。

客戶公司規模比較小,做事自由度很高的話有好有壞M好處是如果增加預算的話速度很快,但壞處是有時候變更跟要求也很快,比較難保持對應的一致性。這一項單純看看個人偏好,客戶是大企業還是SMB企業各有好壞。


Report line是在日本還是國外

有時候上司在國外時,要傳達各國當地需求比較花時間,如果不想花時間在內部溝通的話,可以看Report Line在國外還是當地(當然也是有在當地也活在雲端的上司啦)


偷偷說...

一直待同業界的好處就是,比較容易打聽未來上司的評價,即使工作跟當上司是兩碼子事啦。

👇FOLLOW ME👇

Instagram:一週更新約三次

Facebook:不定期更新